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7日晚,位于沙特东部的宰赫兰市上空传出巨大爆炸声。
沙特能源部也证实了位于沙特宰赫兰市的拉斯坦努拉港口遭遇无人机袭击。
当地时间3月7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涨破71美元/桶,日内涨幅达2.3%,为去年1月以来首次。
WTI原油期货为67美元/桶,为2018年10月以来首次。
国内商品期市开盘多数品种上涨,原油、燃油涨停。
业内人士指出,沙特提高了4月销往亚洲和美国的原油价格,表明现货市场原油需求将继续增长
也门胡塞武装发布声明表示,该武装向沙特首都利雅得、东部和南部的多个地区发射了8枚弹道导弹并放飞14架无人机,用以对沙特境内的石油和军事设施发动袭击。
宰赫兰市是沙特石油重镇,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数千名沙特阿美的员工及其家人住在附近。
截至记者发稿,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上涨2.5%至71.3美元/桶,WTI原油近月合约上涨2.65%至67.84美元/桶。
沙特重要港口油库遇袭
沙特国防部当地时间7日晚发布声明,谴责针对沙特宰赫兰市拉斯坦努拉港口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附属设施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声明中表示,袭击拉斯坦努尔港口的无人机在到达目标前被击落,而针对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附属设施的弹道导弹同样被成功拦截,部分残骸掉落在居民区附近,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声明强调,沙特国防部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确保能源供应和原油出口的稳定,同时保障波斯湾海上贸易航道的安全。
拉斯坦努拉港是海湾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石油港口之一,沙特东部产油区生产的原油及其产品多数在这一港口短暂储存后装船向国外出口。
沙特能源部发表声明谴责这些袭击活动不仅威胁沙特平民和民用目标,更影响世界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并有可能导致石油及相关产品泄漏造成的生态灾难。
国际投行唱多油价
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意外选择不增产之后,国际油价就大幅上涨。
当地时间3月4日,第14届OPEC+部长级会议召开,经过多轮谈判,各方同意延长现有减产协议一个月。
根据官网公告,各方4月份维持产油政策不变,即决定不在4月增产,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除外。沙特则在4月继续自愿额外减产石油,减产规模维持在100万桶/日。
高盛资产研究周一(3月8日)发布报告预测称,2021年和2022年美国原油均价分别为每桶69.75和72美元/桶。
高盛资产研究预测2021和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72.61和75美元。
高盛资产研究预测,美国德州/俄克拉荷马州的寒潮天气造成美国2021年第一季减产20万桶/日。
该机构还预测,2021第四季美国原油供应较上年同期增加30万桶/日;预测2022年产量较2021年增加90万桶/日。
注:北京时间14:38,美原油交投于67.2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交投于70.66美元/桶。
当天,布油、WTI盘中最大涨幅均超5%,突破前高。
中信证券认为,短期供应端收紧预期仍未完全见顶,继续看好近期油价偏强趋势。中期来看,预计年内全球原油需求持续温和复苏,油价良好表现有望贯穿全年。
国际大行也纷纷看多油价。高盛将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上调5美元/桶,预计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5美元/桶,三季度为80美元/桶。
摩根大通将布伦特原油预期上调2美元-3美元/桶,预计2021年布油为67美元,2022年为74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维持三季度布伦特油价预期为70美元。不过报告认为,由于二三季度全球原油市场仍有140万-190万桶/天的供应缺口,油价在乐观情况下有望升到80美元。